我国早在1944年就开始生产离心钢筋混凝土管桩(RC桩);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铁路建设的需要,铁道部丰台桥梁厂研制开发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C桩),并批量生产φ400和φ550的PC桩;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港口建设的需要,研制生产了大直径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雷蒙特桩)。
我国早在1944年就开始生产离心钢筋混凝土管桩(RC桩);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铁路建设的需要,铁道部丰台桥梁厂研制开发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C桩),并批量生产φ400和φ550的PC桩;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港口建设的需要,研制生产了大直径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雷蒙特桩)。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开发生产了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八十年代初,上海宝钢开始建设,由于建厂区为软土地质,大多采用钢管桩或从日本进口的PHC桩,建设成本很高。为此,1987年原交通部三航局混凝土制品厂全套引进了日本PHC桩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于1988年正式投产,生产φ600~φ1000mm的大直径管桩。
为了适应PHC桩的生产发展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管桩行业的技术进步,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根据我国国情,和有关管桩生产厂家一起,利用国产装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共同开发研制了PHC桩,并于1992年通过部级鉴定,1993年该项目被建设部列为国内重点推广技术成果项目,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宁波浙东水泥制品公司在原铁道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针对宁波地区地质淤泥层较厚、且桩基工程以摩擦桩为主、使用方桩或厚壁管桩其桩身承载力有较大的富余的特殊情况,又考虑到降低管桩的生产成本和建筑造价,研制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
1993年,成立了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当时全国只有20余家管桩厂,总产量不超过300万m。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管桩及其配套产品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管桩生产企业约400家左右,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配套生产企业300多家。2007年我国管桩生产总量约2.5亿m,管桩应用总量约2.2亿m,工业总产值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相关配套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迄今为止,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最多的国家。
灌注桩: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
管桩: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1、功能不同
与管桩相比,灌注桩具有不受地层变化限制,不需要接桩和截桩,适应能力强,受力相对较稳,抗压又抗拔,振动小、噪声小等特点。
2、生产方式不同
灌注桩造价大,工艺复杂,工期相对长,基础和上部结构施工有时有间断。
管桩可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在场地四周预制。单节长10米左右。
3、适用范围不同
管桩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检查;适用于水下施工;桩身砼的密度大,抗腐蚀性能强;施工工效高。因其打人桩的施工工序较灌注桩简单,工效也高。
灌注桩由于其既不存在挤土负面效应,又具有穿越各种硬夹层、嵌岩和进入各类硬持力层的能力,桩的几何尺寸和单桩的承载力可调空间大。因此钻、挖孔灌注桩使用范围大,尤以高重建筑物更为合适。